英短不叫如何训练?
一、让英语短文的朗读成为“课眼”。
课堂教学必须有主线,有课眼。英语课文学习的主线自然是短文的朗读。但是朗读应是“听--做--说--读--演”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,而决非是单独的行为,更不应该只是展示老师或某些优秀学生的才华,在教学中我们通常采取齐读、分组读、开火车读、两人结对子读、指定个别学生读、默读、快速读、复述、分角色表演等形式。为此,教师在课前要安排好朗读过程,设计好各种形式,有准备、有目的地进行。当然,各种形式应有主有次,不能千篇一律,应根据课文需要,学生实际情况来安排。
二、把英语短文的朗读贯穿于教学整个过程。
首先,在课前预习时安排一定时间进行朗读,让学生从语音、语调等方面熟悉课文。再者,新课开始,教师应以饱满的热情进入角色,以情激qing。在师生问候,热身活动之后,如果学生的情绪还没有调动起来,教师可做一些铺垫活动:教师用夸张的动作及表情带出新词汇、句型,并让学生做出相应的反应,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融入学生的角色,和学生一道做游戏;或和学生一起唱动听、活泼、欢快的英语歌曲;或让学生进行英语谚语接龙、看哪一组学生说的多。学生参与、投入的程度越高越好,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和老师融为一体,学生和学融为一体,学生自然“亲其师,信其道”。在此基础上教师可用学生非常熟悉的谚语带出课文。然后让学生听录音,并根据所学短文内容进行问答或判断正误等训练。再听第二遍时学生可边听边小声模仿。之后,学生进行大声朗读。当然,学生模仿的准确性离不开教师的指导,这其间教师要做适时、有效的引导,及时指正学生中存在的问题,并根据课文重点句型组织学生做有针对性的练习,使他们对语言材料有深刻的理解。最后,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朗读和分角色朗读。这样学生在听--读--模仿--再听后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中,对文段反复训练,逐步熟练,最终可脱口而出课文中的内容,甚至能模仿课文中的人物进行表演。